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专栏
前景广阔 手术机器人市场蓝海待启
0
发布时间:2017-07-17 浏览数:1156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需要复杂的多学科尖端技术,能够给民生、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革……医疗机器人这一高门槛、高价值领域一度被业内称为“医疗器械领域的航天工程”。如今,医疗机器人已覆盖手术、康复、护理、教学等各个领域,尤其是随着微创手术逐渐在医疗领域崭露头角,占比最高的手术机器人日益受到高度关注。

  在近日举行的创新链接·国际国际智慧城市与绿色发展专题研讨会智慧医疗环节上,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工程系终身教授、副系主任廖洪恩表示,手术机器人的出现,给微创外科手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减小了手术创伤,增加了手术效率,提高了手术效果,为推进精准医疗微创外科手术的进步提供了更多可能。

  手术机器人市场潜力待挖掘

  手术机器人,是一组器械的组合装置。它通常由一个内窥镜(探头)、刀剪等手术器械、微型摄像头和操纵杆等器件组装而成。近年来,手术机器人被用于包括基因移植、神经手术和远程手术等在内的各种重要手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存活率。

  因此,手术机器人市场也成为了资本逐猎的对象。多数厂商看准手术机器人庞大的增长潜力,都纷纷投入研发。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近日发布的生物科技报告《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趋势》显示,2016年全球遥控型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38亿美元,2021年可增长至93亿美元,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19.3%,增长表现在众多医疗器材类别市场中相当突出。其中,美国为最大市场,也是使用手术机器人执行手术比例最高的地方,其次为欧洲、亚洲以及其他地区。

  产学研联动实现手术机器人国产化

  就我国而言,虽然对手术机器人有庞大的需求,但并没有大量开放达芬奇机器人(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是一种高级机器人平台,已用于成人和儿童普外科、胸外科、头颈外科及心脏手术)进口,而是扶植中国公司自行研发。整体来说,我国在手术机器人产业中,尚处早期技术研发阶段,距离产品商业化量产上市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由于医疗机器人特别是手术机器人研发应用过程太复杂,比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从做基础研究,到设立直觉外科公司开展产品研发,再到通过美国FDA并获得相应证书在美国销售和使用,整个过程用了10年的时间。这也启示我国,手术机器人的国产化,只靠一拨人很难实现,需要有各方的共同推动。目前,虽然政府层面的推动不遗余力,但只能解决启动问题,只有把相关利益方联系在一起,加之利益驱动,才能起到作用。”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送根表示。

  “医疗器械门槛很高,仅次于药的研发,这里面涉及到产学研医检的各方联合,如果不联合起来,要想把成果应用到临床是很难实现的。”廖洪恩也表示,产学研医检在不同方向有各自的分工,但也紧密的结合,从研发方向来说,比如初期研发的尝试,并不是来自凭空的设想,很多的研究都来自于临床的需求,即医生在临床上遇到哪些难题,需要更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对于很多手术而言,是人为可以操作的,但前提是医生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能不能使年轻医生借助更多高科技技术手段,达到名医的精度或者熟练程度。医疗机器人的使用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医疗机器人只是一个平台,后面还涉及到很多诊疗环节,这就需要科研与应用结合起来,建立相关联盟进行推进。

  手术机器人是方向但无法代替医生

  针对手术机器人能够完全代替人实施手术,在行业内历来存在着不少的争议。张送根表示:“在手术过程中,机器人相对医生而言,仅仅是一个辅助性工具。无论发展到任何阶段,都必须有驾驭这个工具的人才是完整的。”

  在近日举行的2017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上,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杨广中明确表示,现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是纵向应用为主,这是在很多问题是可推理的、有规律的、可重复的,机器人容易学习的基础上实现的。相反,机器人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尤其是学习样本比较小的话。“机器在应变方面,的确非常困难,好多连人也做不到,对于机器人,这也是今后它面临的最大挑战。”

  同时,杨广中坦言,一个好医生的能力不仅在于技术层面和能不能做成一些具体的手术,更在于他的应变能力,就是在手术当中,面对突发情况,能不能及时应变?有没有经验做全局性的判断? 人体是一个大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这时经验就会显得非常重要。

  此外,廖洪恩也表示,在疾病诊疗方面,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方式,或许可以超过一般的医生判断。在治疗方面,利用机器人可以适当的减少人为的操作,甚至有些操作比如诊断精度比医生更高。但是机器诊断能否可以完全取代人工诊治,还值得商讨。因为诊疗的对象非常复杂,而且存在个体化和变化性,完全用机器来取代医生,不仅安全性、道德伦理方面行不通,就连目前在技术层面也是达不到的。

  廖洪恩表示,医疗智慧水平的提升,更多的是为给医生提供更好的工作平台,并使得原来一些不太好治疗的疾病能够拓宽方向,这是未来医学主要发展方向。利用不断提升的诊治技术,完成一台好手术是最终的目标。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