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11个项目集中开工
产业发展,千帆竞进。继成都“产业新政50条”新鲜出炉后,7月13日,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该《政策》共4项17条,明确对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智慧健康等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类企业给予支持,并设立100亿元的生物产业专项基金,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助推生物类企业发展壮大。
生物产业是全球技术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是我国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被《“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成都市同样将生物产业列为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今年7月初公开发布的《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将其列入成都市五大支柱产业,提出“到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900亿元,聚集一批国际知名生物医药制造企业,成为国际医疗和健康服务首选目的地,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产业孵化中心,高端制造中心。”
“作为省市生物产业核心区,成都高新区着力完善产业生态,加快要素聚集,设立百亿基金,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主要载体,力争在2022年,将其打造为千亿级产业集群。”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发布的《政策》涵盖项目引进、品种培育、规模提升、生态完善等领域,有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落实,释放政策红利,为生物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加大项目引进 促进产业聚集
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发力,成都高新区已逐步形成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智慧健康等生物产业特色领域,生物服务、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等辅助产业也正在加快聚集。截至2016年底,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地奥、奥泰医疗、美敦力等企业1336家。
目前,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正在加快建设,为生物产业项目聚集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在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实施共建的一年多时间里,生物城共签约项目62个、协议总投资788亿元;已签约项目中含诺奖团队3个,两院院士团队2个,国家千人计划团队7个,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18个。
为了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引进,此次出台的《政策》明确,将对三类企业或项目实行“一企一策”有关扶持政策:一是新进、设立独资或合资的全球药品、生物医学工程500强和国内医药工业100强企业;二是生产型企业投资10亿元以上、研发型企业投资5亿元以上、总部企业实收注册资本金2亿元以上的项目;三是重大生物产业品种引入成都高新区进行产业化的企业。
此外,为加速项目的产业化,对取得生产批件的药品、取得生产批件且具有重大创新性的生物医学工程项目在区内建设基地的,按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0%给予企业最高5000万元的债权投资支持。
高端人才聚集成都高新区
加大研发支持 培育亿元品种
为激发企业自主研发和转化科技成果的内生动力,成都高新区始终在企业研发、培育新品种上给予支持,从最初的地奥心血康、黄芪注射液等3个亿元品种,到2016年底,已经拥有血液制品、化学药、中药、器械类共计16个亿元品种,优质品种对产业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此次发布的《政策》明确,将进一步加大对品种培育与创新的支持力度:对企业单个品种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3亿元、5亿元、8亿元、10亿元的,每上一个台阶给予企业300万元奖励,奖励金额可进行累加;对企业自主研发新品种,或对现有品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改进,并承诺在区内实现产业化的,按照国家规定药品、生物医学工程申报流程,分阶段给予支持,最高可达1000万元;对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重点课题,在区内实现产业化,且当年销售超过500万元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为鼓励区内企业尽快通过“一致性评价”,对企业经国家食药监总局确定为参比制剂的品种,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其他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分阶段给予合计最高300万元的补贴;对同一品种国内前三家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次性评价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于进行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失败的品种,按照投入比例10%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
为推动药品持有人制度试点,对区内企业获得无关联药品持有人授权委托生产的,给予该企业该品种每年新增年销售额1%,最高500万元的奖励。该药品持有人本身是成都高新区个人、机构或者企业的,也给予该药品持有人相同奖励。
该《政策》鼓励精准医疗、互联网+医疗健康、个性诊疗等业态创新。对优质企业租用载体发展产业,可给予最高比例达100%,最高额度200万元的房租补贴;对企业获得专业机构股权投资的业态创新项目,在完成融资1年后,按照企业获得投资金额10%给予最高500万元的支持。
支持做大做强 鼓励开拓市场
作为四川省、成都市生物产业核心区,成都高新区瞄准打造1000亿生物产业集群目标,确定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智慧健康四大方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生物产业集群”。
为鼓励企业壮大规模,《政策》明确,对“四下企业”首次成长为“四上企业”并成功入库的,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对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元、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补贴;对已上规入库的企业,年产值增速超过20%、增幅超过1亿元的,按照增长绝对值的1%给予奖励,最高200万元。
为促进企业提档升级,《政策》明确,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500万元的项目,按照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补贴,最高1000万元;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或智能化改造、能源设施改造、清洁生产改造,单个企业补贴总额最高为200万元。
此外,该《政策》鼓励企业参加权威认证,对通过GMP国家级认证或通过GMP国际(WHOGMP,美国GMP,欧盟GMP,PIC-SGMP)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鼓励企业并购重组,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补贴;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成都高新区内企业参加全国性、国际性展会,开展各类技术经济交流活动,给予参展补贴,按照参展费的70%,最高可给予100万元支持。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设立百亿基金 完善产业生态
当下,以“共生共享共赢”为特征的产业“生态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产业竞争的核心从市场要素竞争转变为涵盖公共配套、人才、技术平台、政务服务等各领域的产业生态竞争。
作为提升产业生态、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推进和保障措施,该《政策》明确,成都高新区将设立100亿元规模的生物医药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专项基金,包括天使基金、风投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和服务生物企业成长壮大。
人才方面,对诺奖、海内外院士及其团队入驻,通过创办产业院、加速器等方式来实施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可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专项补贴支持;对国家、省、市重点人才计划或海外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到成都高新区实施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可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创业支持。对成都高新区符合生物产业重点领域企业的核心管理及研发人才,在个人贡献奖励、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支持。
平台方面,对建设重要公共技术平台、GCP中心、GLP中心等关键核心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200万元、60万元、30万元奖励。
为鼓励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企业年度出口规模的不同,可给予企业最高100万元补贴。支持在成都高新区建设各类国际合作平台,开展对外技术合作交流。国外知名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在成都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视其投资和运营规模,最高可给予200万元经费支持。
据了解,为加速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成都高新区还将大力培育药物筛选、药理毒理、安全评价等领域的配套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大力拓展适合GMP生产的标准厂房、公共车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