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服务 >> 风险管理
完善“保险+期货”推广模式 服务农业风险管理
0
发布时间:2017-06-12 浏览数:2391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日前,华泰期货总裁助理温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期货”作为期货行业联合金融同业的一项创新,通过近两年的运作发现,“保险+期货”在帮助农户管理价格风险、实现农民保收增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期货公司通过充分与“服务三农”相结合,有利于场外期权这一创新工具的风险管理功能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发挥,在充分保障市场化背景下各方的利益的同时,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从实践来看,期货公司在大力推广“保险+期货”模式,进一步深化服务三农工作方面,存在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温俊杰:“保险+期货”是一项公益项目,计划是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但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农户对模式理解不到位,给项目推广造成了一些阻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与当地政府、当地农户的对接方面,一般农民可能较为难以理解“保险+期货”背后的操作原理。为此,期货公司联合保险公司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户讲解,增强农户对该模式的理解,比如当某种农作物价格在达到什么样的价位能够获得怎样的保护等,进而解决过往农户面临的“丰产不丰收”的困局。

  其二,从以往期货公司试点来看,当地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相对比较有限,若后期中央的财政政策在农业保险方面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使地方政府加大对项目的支持力度,再加上交易所方面的支持,这样一来,三方逐渐就会形成一种良性氛围。此外,从当地政府来看,由于试点面积有限,且涉及到具体农户的利益,因此,在选择“保险+期货”试点时,不宜进行公开大肆的宣传,以免造成不公平的问题。因此,如何让当地政府理解并接受“保险+期货”项目,需要期货公司去做更多方面的沟通工作,也需要期货行业做出更多成熟的案例作为榜样实例和借鉴。

  其三,一些农户在参与“保险+期货”后,若未发生赔付,则索要返还保费。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大“保险+期货”模式的宣导工作,增强农民风险管理的意识以及金融保险知识,认识到价格保险的必要性和益处,加强跨行业的交流和沟通,尤其是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互通有无,普及各自的专业知识,监管部门也应该构建沟通平台,了解业务开展进程以及相应的风险点,对业务开展方向及时把控及引导。另外,我们希望在“保险+期货”模式中引入并加强政府参与的力度,这也意味着与政府的沟通交流也要进一步加强。以上工作,可以由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分工合作,协作完成。

  记者:今年以来,“保险+期货”项目服务“三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加入项目的主体队伍也逐渐扩大。请问当前华泰期货开展的“保险+期货”有哪些具体内容?

  温俊杰:2016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行情9.11 -0.87%,诊股)(000061,股吧)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为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稳步开展“保险+期货”试点,以及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来,期货行业开展了多个“保险+期货”创新试点,不断增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能力,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农业实体经济的有效性。

  以华泰期货为例,近两年来,公司联合保险公司,在去年参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的玉米“保险+期货”项目的基础上,逐步将试点扩大到大豆、白糖、棉花、橡胶等品种上。随着“保险+期货”试点规模的逐渐扩大,“保险+期货”在帮助农户管理价格风险、实现农民保收增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保险+期货”模式,本质上就是期货公司利用自身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方面积累的经验,借助保险公司的通道,帮助农民管理价格风险。今年会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积累更多经验,为未来实现市场化方式运作奠定好基础。“保险+期货”的核心问题就是将价格引导到商业模式上,以往都是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来实现,通过“保险+期货”可以逐步引导形成“财政补贴+当地政府支持+农户参保”方式,这样一来,可以逐步改变原来由政府部门影响价格,而走向由市场化决定价格。

  记者:近两年来,一些企业已通过场外期权业务实现了较好的避险效果。请详述华泰期货如何开展场外期权业务?有哪些创新亮点?

  温俊杰:公司在场外期权团队建设方面搭建完善,不仅人员规模比较庞大,而且整体素质也较高。今年以来,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场外期权名义交易金额已经实现超百亿元,远超行业第二名。在场内期权方面,也取得了白糖期权、豆粕期权的做市商资格。场外期权作为公司战略业务发展重点之一,华泰期货不管是从业务定位,还是从团队建设、推广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通过场外期权可以使企业更容易接受期货工具,比如企业在参与场外期权时,不管是买入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买入的成本是权利金费用。而一旦发生行权,企业最大的损失就是权利金费用,因此,在损失确定的情况下,一旦发现价格朝不利方向变动时,就可以规避大的波动风险。通过这种方式,就相当于在期货和现货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这样让企业决策者更容易接受,企业操作者更易操作,也就能够进一步发挥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主体业务的作用。

  记者:场外期权业务开展过程中,可以解决哪些传统期货套期保值遇到的困局?

  温俊杰:企业在参与期货套期保值时,在团队建设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包括决策层对期货工具认识以及相关人员期货知识储备方面,都会阻碍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由于国有企业在参与期货套期保值时,存在多方面的限制,存在“进入难”的问题,而民营企业方面,一般公司业务是由老板个人“拍板”说了算,注重套期保值短期产生的浮动盈亏,未能与自己的实体业务进行有效对接,当期货市场产生短期浮动亏损时,容易动摇调整套保的操作策略,脱离主营业务,在期货上专门做起投机,因此存在“操作混乱”的问题。

  而参与场外期权就不一样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大背景下,市场波动率加大,对企业竞争力能力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需要企业决策层和期货操作者,与期货公司等中介机构形成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出现的不利因素,规避价格大幅波动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干扰。这样一来,企业便可侧重于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局限于紧盯短期的价格波动。

  此外,相关的配套工作也要跟上,比如企业在开展场外期权业务时,国家税收体制、会计处理等方面要制定明确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