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动态 >> 创新资讯
“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系列专家解读文章之四:
0
发布时间:2017-02-16 浏览数:1636 来源:

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艰难,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速趋缓,根本原因在于新旧动能出现断档,旧动能消退,新动能不足。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 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要求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促进经济结构和实体经济升级。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要积极培育新兴经济业态,使之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更要深化新技术在传统领域的融合应用,使传统动能焕发新活力。

  一、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意义重大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方向。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尤其是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融合最深入、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网络信息技术,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既是主动顺应变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实现动能转换的有效途径。

  顺应生产力变革的新要求。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浙江省为例,将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列为大力发展的七大万亿级产业之首。2016年上半年,浙江省规模以上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远高于同期GDP7.7%增速,网络信息技术正在接过引领浙江省经济增长的“接力棒”。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以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经济占GDP的比重已从2002年的10.3%提升至2015年的27.5%,14年间增长了17.2个百分点,信息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强。

  实现供需均衡的新手段。经济结构性矛盾要求我国兼顾供给和需求,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网络信息技术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激励研发创新,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促进需求全面升级,实现供需关系新的动态平衡。例如,在制造领域,青岛红领集团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依托,以需求为中心进行组织再造,实现了产品零库存。在服务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满足了人数众多、额度较小、个性充分的小微客户的理财“长尾”需求。

  升级经济结构的新方式。一是优化企业结构。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了企业间的网络化协同效率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比如上海华虹宏力通过打造在线供应链协同平台,缩短了企业采购下单业务流程80%的时间,协同效率提高了30%。二是优化产业结构。网络信息技术丰富创新资源,拓展市场范围,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能力,推动产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三是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网络信息技术减少了各省宏观经济发展差距。据测算,我国中、西部地区信息经济占GDP比重与增速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说明对于这两个地区而言,信息经济占比较低的地区增速更快。

  优化就业结构的新模式。一是促进中高技能就业需求。BCG研究表明,未来10年机器人和计算机应用将减少61万个装配和生产类岗位,并新增96万个IT和数据分析类新岗位。我们的研究表明,由于新技术的应用,2015年工业领域对低技术岗位需求减少约700万的同时,新增岗位需求769万,综合就业效应为正。二是催生分散就业模式。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全时雇佣”关系,实现从全日制、集中式向分散式就业模式转变,带来多种新型就业,扩展传统就业渠道。如京东众包将广场舞大妈、合作实体店员工等约40万人发展为兼职快递人员,承担其85%的京东到家生鲜包裹配送服务。截至2016年4月,仅滴滴平台就为1330万司机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对降低结构性失业起到就业蓄水池作用。

  二、我国利用网络信息等新技术提升传统动能水平稳步推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近年来,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文化娱乐、餐饮服务到国民经济基础的工业、农业、交通、能源、金融,几乎所有行业都在不断实践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基于信息网络的新兴业态快速崛起,传统产业升级加速,网络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应用取得良好进展。

  传统产业分工不断精准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转型升级开辟多样化路径,全新专业化分工与网络协同不断涌现。一是智能化生产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工业企业通过部署大量智能传感器和工业互联网,全面集成设备单元、生产监控、制造执行、企业管理、设计研发等系统,实现实时感知、过程优化、智能排产等智能生产过程。二是网络化协同模式丰富多样。以工业云平台为依托,企业间协同研发、众包设计、供应链协同、云制造等不同的协同方式快速发展,实现创新资源、生产能力的跨时间、跨空间集聚。三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初步开展。许多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获取用户需求,依托柔性生产线进行小批量、多品种、快翻新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不断满足个性化需要,有效提升用户粘性。

  传统流通渠道日趋多样化。流通领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降低交易费用和运营成本,大幅减少信息不对称、信息费用和资产专用性。交易费用降低使得经济主体间连接成本极低化,不断催生新的流通渠道。在生活服务领域,一大批基于线上线下互动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O2O与传统生活服务业深度融合,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我国生活服务O2O行业规模达8800亿元。在商贸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展现可持续的良好态势。2015年我国网络零售额达3.9万亿元,估测其中新增消费近2.3万亿元。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成为带动消费的新亮点。在生产流通领域,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B2B型线上交易渠道的份额从2000年的不足5%上升到2015年的30%左右。

  传统产业组织加速平台化。网络信息技术使经济主体间连接更加广泛与密切,网络外部性随着连接主体增加呈现出几何倍数增长,平台型产业组织快速发展壮大。一方面,传统大企业凭借在技术积累、产业链地位、关键资源掌控能力等方面的引领优势,积极开展平台化转型,取得良好成果。比如航天云网依托航天科工科研创新和生产制造资源,整合广泛社会资源,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成立仅一年,注册用户超过12.1万户,成交额达25亿元。另一方面,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一批“双创”支撑平台快速成长,为第三方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链接数据、用户、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服务,助力创业创新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

  资源分享范围逐步泛在化。网络信息技术促使生产资源在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内实现分离和再组合,催生分享经济爆发式增长。一是分享经济在服务领域蓬勃发展。近年来,国内分享领域不断拓展,从在线创意设计、营销策划到餐饮住宿、物流快递、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等,几乎渗透生活所有领域,摩拜单车出行、货满满物流撮合等平台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二是分享经济模式加速向生产领域延伸。沈阳“i5机床”实现“0元购机、在线交付”,用户按照i5机床加工零部件的品种、数量、加工时间进行付费,购买临时定量加工能力,满足生产需求。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趋势厚积薄发、方兴未艾、前景无限,正在成为发展新经济、打造“双引擎”、培育新动能的中坚力量。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相对困难的问题,融合过程中造成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规范以及与现有管理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等等。

  三、进一步推进利用网络信息等新技术提升传统动能,保障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意见》指出,要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模式。加快新旧动能平稳接续,传统产业要以满足需求为最终目的,优化供给为主攻方向,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转换升级发展动能,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格局。

  深化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打造转型发展新供给。一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要把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摆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突出位置,充分调动制造业、ICT产业各领域创新主体积极性,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生态培育,壮大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支撑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全面升级,加快构建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二是推进“互联网+”向各领域融合渗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实体零售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优势互补,培植基于互联网的餐饮、娱乐、家政、旅游、金融、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新业态,积极利用新技术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分享经济向大众消费、生产制造、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渗透,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闲置”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扩大经济社会民生领域消费,创造持续发展新需求。一是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要以满足需求为最终目的,积极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利用互联网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二是扩大社会民生消费需求。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挖掘长尾市场,拓展传统需求空间,把握消费习惯与消费模式变化,积极发展跨区跨境、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新兴消费业态,引导消费向绿色化、时尚化以及品质化的方向发展。三是开辟转型发展新空间。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有效整合两种资源,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持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强化动能转换政策扶持,创造健康发展新环境。一是做好技术改造支持。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实施,把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绿色改造结合起来,把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与工业互联网、“双创”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强化资金统筹和引导,探索加快两化深度融合的新型科技、财税、金融等政策储备。二是做好风险防范。充分预判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中产生的模式替代、就业转移等效应,以及可能由此带来的新旧模式恶性竞争、结构性失业加剧、侵犯消费者权益等新问题,建立产业风险监测体系和评估机制,及时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着力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三是做好政策兜底。优先解决产业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对失业人员实施转业转岗培训,增强再就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利用各类创业培训资源,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与再就业联动机制。重点针对再就业人员,积极完善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和管理措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刘多)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