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咨询
中国制造业谁也唱不衰
0
发布时间:2019-07-30 浏览数:2899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虽然出现了一些制造业外迁和转移现象,但中国经济新动能不断涌现,特别是新经济、新产业、新零售等快速崛起,较好地弥补了制造业外迁和转移腾出的空间。我国经济仍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刚性,困扰多年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缓解,低端制造业的外迁与转移,也让去产能有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

  近日有媒体报道,由于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大量外迁,有人抛出了“唱衰”中国制造业的论调。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7月16日回应表示,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出现企业到国外设厂经营是正常现象,“中国制造业外迁的规模并不大,而且是以中低端的企业为主,对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总体可控”。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不久,就有人抛出“外资撤离中国”的论调。后来的事实证明,外资企业在中国过得很好,新的外资也在不断涌入中国。眼下又有人夸大中国制造业外迁问题,说轻一点是因为不了解情况,用表面现象掩盖事实真相;说重一点是在制造舆论恐慌,夸大贸易摩擦影响,为他人鼓劲。

  所谓中国制造业外迁,更多的是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完成的结构调整任务。经济转型要动真格,就必须有进有退、有上有下,必须淘汰部分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和企业,必须清理部分低端制造业。别说外资企业,就是内资企业也在调整和优化之中,在通过各种手段清理“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这种情况下出现一些制造业外迁,一点儿也不奇怪。

  如果是出于对中国制造业和中国经济的关心,就应当认真分析外迁的制造业是些什么企业、项目和产业。虽然这些企业和项目的转移,会在短时间内对某个地区的就业等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如果不外迁、不淘汰、不转移,带来的后果只会更严重。与其顾忌就业和经济增长而被动地接受转移与外迁,不如主动推动低端制造业外迁,推动高耗能等企业转移。经济转型的阵痛早晚会出现,晚痛不如早痛,被动痛不如主动痛,如果带着目标要求去接受这样的阵痛,痛感会小得多、痛苦也要小得多,否则最终会难以承受。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出现了一些制造业外迁和转移现象,但中国经济新动能不断涌现,特别是新经济、新产业、新零售等快速崛起,较好地弥补了制造业外迁和转移腾出的空间。因此,制造业外迁对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没有带来多大的影响,更没有酿成很大的风险。目前,我国失业率处于可控范畴,经济仍保持着良好的韧性和刚性,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也得到了较大增强。更重要的是,困扰中国经济多年的产能过剩问题,通过去产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低端制造业的外迁与转移,也让去产能有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

  资本是逐利的,外资资本是如此,内资资本也是如此。二三十年前,低端制造可能通过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等获得盈利空间,而在今天,中国经济已经不可能再在低端制造业的“洼地”生存和发展,而必须向高端装备制造等转型,向创新要红利,向高科技要红利,向高效率与高质量要红利,向品牌和核心竞争力要红利。那些不能释放红利的企业和项目,许多只能主动外迁和转移,如果把这样的外迁与转移也当作问题和风险,从而唱衰中国制造业和中国经济,这种论断是没有依据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不断增加经济新动能,释放更多创新红利,扩大创业优势,提高经济的可持续性和韧性,使中国经济步入更加良性健康轨道。一些地方出现的制造业外迁和转移现象,特别是对就业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应当引起关注和重视,但有人如果以此唱衰中国制造业和中国经济,他们肯定是要失望的。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