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当前,包头稀土高新区上下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抓好一系列重大政策结合起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谋划实施系列举措,精准落实各项工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2017年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先后出台《对稀土新材料企业进行销售奖励的实施意见》等10余项政策措施,真金白银、真抓实干服务企业,在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电价市场化改革、创新融资方式、降低物流成本等11个方面打出“组合拳”,全年兑现项目扶持资金约3亿元,累计为企业解决用电成本1.8亿元;对20个项目实施“挖潜增效”工程,重点收集企业的先进技术、创新亮点,帮扶企业加快发展。
防控风险,必须坚定不移去杠杆。采取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措施,优化融资结构去杠杆,大力发展信贷投放,包头稀土高新区与包商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包头农商银行建立3个“助保金池”,铺底资金1200万元,先后为15家企业授信1.5亿元。
大刀阔斧降成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累计补贴包头伊利乳业等3家企业协作配套奖励资金21.53万元;积极鼓励企业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24家稀土企业享受0.26元/度的特色产业电价,8家企业享受6分钱的电力多边交易电价。
补短板就是强根基。包头稀土高新区设立3亿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易云捷迅云计算大数据应用中心投入运营,大数据产业园完成基础施工,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大数据产业研究中心和上海交大内蒙古大数据产业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包头电商谷”上线电商平台60个,包头稀土高新区初步建成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等。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实体经济,关键在于推动产业提挡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导产业迈向高端。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项目补齐高端短板,重点推进宁波韵升永磁材料等一批引领性项目,率先实现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形成永磁、储氢、催化、抛光、合金五条产业链,镨钕转化率由20%提高到75%,镧铈转化率由30%提高到63%,带动稀土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32%;投资10亿元打造的稀土新材料基地,有效降低磁材企业电镀成本40%,打通稀土永磁材料后加工瓶颈,钕铁硼毛坯就地加工转化率从“零”一步提高到80%。
传统产业精益求精。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以希望铝业、华鼎铜业、包头常铝、威丰电磁为龙头,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震雄铜业40万吨阴极铜30万吨铜导体、喜凯隆30万吨铝合金20万吨铝型材等一批重大项目试生产,铝水转化率将由75%提高到100%,电解铜转化率由61%提高到100%。
高端制造风生水起。北方股份、中车电机等知名企业以过硬的产品质量,稳步拓展国际市场,北方股份国家重点新产品NTE260电动轮矿用车市场扩展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兴则实力强。截至目前,园区拥有百亿企业1家、五十亿级企业2家、十亿级企业12家、其他行业“冠军”企业20家,有效壮大了实体经济规模,构筑起地区经济的实力“硬核”。
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2017年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先后制定出台《促进科技创新20条政策措施》《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推进电子商务全覆盖、全面实施“多证合一”改革,不断推动创新创业热潮在高新大地涌动。2017年,园区新增各类企业1126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531户,同比分别增长26.4%和12%,目前累计拥有各类企业7366户、个体工商户10131户。
商事制度改革与创业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大量市场主体,带动了新增就业。其中,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集聚大学生创业企业230家。在就业服务方面,截至2017年10月,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016人,农牧民转移就业978人。
当前,包头稀土高新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改革协同性,发挥各方积极性,为园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