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动态 >> 产业动态
部分医院“突击控费”竟限药限手术
0
发布时间:2018-01-15 浏览数:129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术被延期、住院病人用药受限制、开药只能开1/2……岁末年初,部分大医院“买药难”成为新问题。记者在湖南、四川等地调研了解到,目前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已在多地实施,此举对遏制过度医疗、优化公立医院收支结构起到积极作用。

  但目前对于药占比、耗材占比和医保控费指标存在“一刀切”问题,缺乏精细化管理,一部分大医院为了避免“超支”“突击控费”,导致患者“开不了药”、“做不了手术”。一些医疗界人士呼吁,更加合理部署控费考核体系,避免“因噎废食”。

  2017年,河北省巨鹿县立足当地丰富的优质桑蚕资源,通过引进生物医药企业,开发出蛹虫草系列产品并实现量产。蛹虫草是把虫草菌种注射进活体桑蚕蛹,模拟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状态培育而成。图为河北省巨鹿县一家蛹虫草生产企业的工人在为蛹虫草浇水。

  部分医院“突击控费”限药限手术

  医疗控费是近年来医改重点工作之一。2016年6月,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尽快确定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通知》,将控费目标逐级分解到各地市(县市)和公立医院。并提出,力争到2017年底,全国医疗费用增长幅度降到10%以下。

  2017年接近年尾,各医疗机构的年度费用结算也相继启动,最近四川、贵州等省份也加强了对公立医院控费的督导。与国家10%目标对表,为了避免“超支”,一些地方的医院出现了年底“突击控费”的情况,通过限制使用药品和耗材等方式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幅度。

  记者走访湖南、四川等地一些公立医院发现,在年底控费压力下,一些医院出现了对病人的限药、限手术等行为。

  湖南一位医生告诉记者,“肿瘤病人化疗后会产生呕吐、反酸等不良反应,必须用保护肠胃的药,但现在病人常用的缓解烧心、反酸的药品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和泮托拉唑呐粉针都成了管制药品,医生在电脑里根本开不出来,医院对这些常见药都管制起来,不让医生开,病人在化疗时不能打这种药,只能扛着。”

  “我在化疗住院期间不能打护胃的药,一个晚上呕吐了30多次,烧心得厉害。医生为了缓解我的痛苦,只好让我自行购买阿瑞匹坦在化疗前服用。”一位来自湖南永州的肿瘤患者抱怨道。

  一些患者向记者反映,“现在在一些大医院住院,出院时拿药也受到限制,只能开一半的药,剩下一半药要到门诊药房去买,医保也报销不了。医生说现在都是这样,没办法,因为医院规定为了控制费用增长,只给住院病人开二分之一的药。”

  “医生从事的是纯粹的医疗行为,现在为了控制费用,还要学会算账,我们也很无奈。”成都一名医生无奈地说。

  湖南一家三甲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医院骨科、心内科影响比较大,很多手术都延期了,因为耗材控制等原因,一些需要做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都没有办法做。”

  “控费”总体向好但不够精细

  记者了解到,医疗控费初衷是为了遏制过度医疗,让患者看病更实惠,医疗界对该措施总体持支持态度。

  四川省肿瘤医院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国家控费政策对公立医院是一剂从外向内改革的“强心针”,倒逼医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避免大处方、大检查等,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目前该医院主要限制了一些辅助药和中药注射液,采取在医院内部系统进行提醒的方式,并未完全限制医生开药行为。

  “控费效果还是很明显的,通过近期的严格控制,医院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挤压了不少虚开药品的‘水分’。实际上,有一些辅助药和中药注射液确实没必要用。”该管理人员说。

  一些医疗界人士也反映,医疗控费政策不够精细,造成一些医院不得已在年底突击应对。

  湖南省湘潭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药品、耗材控费已纳入公立医院年度考核目标,并要定期公示,这也让一些医院在第四季度对一些辅助性药品和心脑血管系统用药等念起了“紧箍咒”。

  记者了解到,当前四川一般大医院的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在30%左右,离国家10%的控费指标还有不少距离。“时间紧、难度大”是不少医院面临的现实问题。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一位专家说,医保每年给每家医院的资金盘子,年初就已经“切好了”。各家医院到年底都会超支,超得多医院就亏得多。医院只能对内收紧,尽量按照医保的盘子,同时兼顾病人的需求,努力达到一个平衡。前不久,南京市将36种药物纳入医保目录,其中含一些很昂贵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这对病人是好事,但对医院控费来说,就是一个难题。使用多了,医院费用必然超标更多;如果控制使用,患者又不满意。

  加强动态科学管理避免“一刀切”

  从事医药领域投资的海虹控股公司新闻发言人陆挥认为,目前,全国公立医院在推进药品零加成政策的同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对医院的药占比等指标进行严控。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控制药占比的目的是为了遏制医院过度开药等趋利行为,让群众得到医改、药改带来的实惠,如果为了达到控制药占比的目的,在第四季度盲目管制病人需要的药品,这难免陷入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

  陆挥等指出,之前药品和耗材出现滥用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服务价格过低、医务人员的正常收入低,才导致“以药养医”、“以耗材养医”。如果医疗服务价格尚未完全理顺、医生薪酬制度改革严重滞后,那么医院和医生在药改之后收入受损的情况下,很有可能通过过度检查来弥补损失,这样患者难免陷入被过度检查的尴尬局面。

  有关医疗界人士认为,一方面,国家医疗控费指标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建议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动态科学管理,促进公立医院良性运转,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另一方面,应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在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同时,推动医疗机构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做好医改、药改与医保支付等政策的衔接,保证患者基本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占伊扬说,长期以来,大家认为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与新耗材、新药的不当使用有关,因此主张严格控制使用。新耗材、新药虽然更昂贵,但通常质量更高、疗效更好。而且要考虑到,各方对此有不同的需求:医生首先要确保医疗质量,倾向于用新耗材和新药;医保方要求适当使用新药和新器材;患者希望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三方之间需要达到“动态平衡”,不能一味为了加强控费,而限制了新药、新器材的积极使用,反而让患者得不偿失。

  四川省肿瘤医院相关管理人士指出,大医院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购买新设备、引进新医疗技术等原因,控费压力很大,而且不同类型的医院之间,需要控费的力度也不同。“目前10%的指标过于笼统,比如,像肿瘤医院这样的专科医院,每天手术量不大,但是手术难度高,高难度手术需要大量的手术耗材,如果指标设置过于死板,反而不利于医疗技术的发展。”

  占伊扬等建议,完善当前的医疗控费指标体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尤其是对新药和新器材设立科学的费用增长机制,加快分类确定控费要求并进行动态调整。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也迫在眉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有关专家建议,加快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行按照病种分组分级报销的方式,通过大数据设立多个常见病种的医疗费用幅度,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有效地控制医疗成本,既能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又能减轻患者的医药费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