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刚刚走出校园的张翌、邵金等6名80后创业者创立了安徽新农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依托种业上市公司资源,开展种业服务、订单种植、粮贸服务,构建涵盖种业、粮食、农资农药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并联合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共同打造安全农产品供应链。
商业模式理顺后,300万元的启动资金成为横在这帮青年创业者面前的一座大山。手上的土地是流转的,种子是赊购的,通过银行办理抵押贷款,却被接二连三地拒绝。
在周边朋友的推荐下,新农人公司向安徽省青创资金提出了融资申请。针对企业成立时间短、无销售收入和在手订单、子项目独立运作等诸多特殊情况,青创资金用了不到1个月时间为其设计出个性化贷款解决方案,即由创始人提供价值200余万元的房产抵押,青创资金以每个项目50万元的标准提供300万元集中授信,用于支持6个农场主项目的运作。获得了充足的“弹药”,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已与20余名农场主签订了订单种植协议,今年以来共收购大米5万吨。
80后创业博士汪国兴也是青创资金的受益者。他创办的公司主要研究治疗癌症的蛋白抗体PD1,市场前景光明。“我们这样的科技型公司,资产轻,抵押物少,人力成本高。此次贷款不看重抵押与资产,刚好吻合我们的特点。公司获得了40万元贷款以及300万元风投资金,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汪国兴说。
为支持青年群体创业,2015年1月,省财政厅会同省人社厅积极探索市场化方式扶持青年创新创业,选择合肥高新区按2∶1的比例共同设立了3000万元青年创业引导资金,由合肥高新区通过“债权投资+股权投资”方式,实行“免抵押、免担保”模式扶持初始创业和发展创业,并负责将资金规模放大至引导资金本金的5倍,即1.5亿元。
经过近3年的运作积累,青创资金在政府扶持创业、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务实效方面实现了有益探索,为初创企业、成长期企业及高科技含量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3年来财政共投入资金6570万元,撬动合作银行贷款26631万元,带动其他贷款17554万元、股权投资4515万元,共实现财政资金7.4倍杠杆效用。截至目前,累计支持项目400多个,发放贷款2.66亿元。
资产轻、风险高、贷款难 资金成青年创业“拦路虎”
资金问题一直是阻碍青年创业的“拦路虎”。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青年的创业初始资金来源于自己的积蓄、家庭支持、朋友集资等方式,而来源于金融机构和天使投资的不足20%。可见,对于市场中的融资渠道,初创企业可获得融资的机会和能力都显不足,资金获得的难度也在持续增加。
合肥高创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安徽青年创业引导资金的运作,该公司投资服务部经理安平介绍,处在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风险承担能力弱,营收收入一般不足一两百万元,成立不到两年,对于这样的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积极性不高。
“在获得支持的企业中,100%是小微创业企业,80%是100万元以内的中小额贷款,80%是首次获得银行贷款。这意味着这80%首次获得银行贷款企业,如果没有我们的信用‘背书’,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安平介绍。
在风险把控上,高创公司对企业进行严格把关,项目处在哪个发展阶段,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业团队信用记录等方面,都进行严格考察。并建立逾期风险预警机制,重点关注3个月内贷款即将到期项目,通过监测企业房租、水电缴费等情况做好提前预警,确保资金运作高效安全。 “3年内支持的近450个企业中,只有1家出现资金问题,大多数企业发展良好。 ”安平说。
资金运作安全 高效初创企业迅速成长
在创业资金的推动下,青创企业迅速成长,青年创业蔚然成风。 3年间青创企业中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1家;2015-2016年新增知识产权620项,同比增长98.1%;2016年企业营业收入160676万元,直接带动就业6718人。
安平介绍,为保障资金的高效运作,公司设立决策委员会作为青创资金最高决策机构,对企业的尽职调查由银行和受托管理机构共同进行,通过召开各方参与的决策委员会会议的形式,替代了银行贷审会和层层审批流程,实现了评价科学性和评审高效率的双重目标。
“对于中小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往银行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倾向性和风控方面限制重重,为推动资金和项目有效对接,财政实行两面贴息。”安平介绍,青创资金对利率上浮不超过20%的贷款业务,按照贷款当年年初基准利率的20%给予合作银行补贴;对贷款企业按照同期基准利率的50%给予补贴。
除了资金支持,青创资金项目还为被扶持企业提供入园、专业咨询、创业辅导、人力资源、科技金融、技术平台、园企互动等多类创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融通、政策申报与兑现、创业培训、场地提供等多方面问题。
安徽徽远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要服务大型电力电气行业的公司,议价能力较弱,订单账期较长。经过核实有效订单及合同金额,青创资金及时提供100万元贷款“输血”,帮助企业及时交付订单。在获得青创贷款的同时,徽远成公司还赴清华大学参加了企业负责人中高端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并享受到合肥高新区给予的培训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