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丰台园企业交控科技研发的国内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燕房线。
今年前三季度,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利润总额达到374.4亿元,增速位居北京十六区高新技术企业示范区首位,高出全市24.3个百分点。
2016年,丰台园成为首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装备)标准化试点”,标志着园区将由技术的领跑者变为标准的领跑者,加速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丰台园率先提出发展总部经济,并为发展总部经济量身打造了全国第一个总部基地项目,如今已形成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地方进京企业三大企业总部群。
丰台园以不到1%的面积,贡献了丰台区超过1/4的财政收入。今天,丰台园已成为丰台区的核心经济增长极和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核心技术买不来引不来
“车门关闭,信号开放,准备发车。”11月21日,记者在园区企业——中国铁路通信信号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通号”)的模拟驾驶舱内体验了一把高铁驾驶,感觉似乎并不是太难。
实际上,列车什么时间可以走、到哪里应该停、保持什么速度等,都是由该公司研制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来控制。“一旦列车超速行驶,车载设备就会自动输出制动命令,强制降低车速。”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高铁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是高铁的“大脑和中枢神经”,是高铁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具有技术含量高、系统复杂、掌握难度大等特点,一度被全球极少数跨国公司垄断,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铁的技术瓶颈。“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引不进来的,还得实实在在干出来。”中国通号董事长周志亮说。
在我国高铁建设初期,中国通号集聚超过3000人的高端研发团队,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路径,历经3年,实现了我国高铁、地铁全套列车控制系统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和产品的100%国产化,完成了轨道交通核心自主技术的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在我国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铁中,他们的核心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90%。
中国通号的创新成果,正是丰台园实施创新驱动的一个缩影。“科技创新,不能仅靠企业的单打独斗,比如一些实验室和大型设备整个产业都会用到,让某一个企业自建自用,成本太高,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将其打造成一个共享平台。”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在丰台园,中国通号建设了世界一流的3个综合实验室和48个专项实验室,对园区内其他企业开放,园区也会对共享实验室进行补贴。这样的模式,提高了大企业实验设施的利用效能,降低了小企业的成本。在丰台园,这样的实验室有上百个。
全球首次实现自动驾驶的时速200公里城际铁路莞惠城际即将年内开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北京地铁燕房线今年年底试运营,全球首条互联互通地铁重庆地铁五号线信号系统交叉测试成功……这些核心技术的研发都在丰台园。
截至目前,丰台园已聚集骨干轨道交通企业133家,成为国内轨道交通产业规模效益最显著、研发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军民融合加速成果转化
丰台园内有近50家隶属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重工、中船工业、中国兵器、中国电科等军工集团的企业入驻,是北京国防和军队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地区。
丰台园抓住军民融合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健康、聚集发展,力争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聚集区之一。
今年4月,首届军民融合发展暨投融资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大批优秀的军民融合成果亮相论坛和展会。由丰台园企业北京金泰众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抗量子无线电保密通信系统在展会上甫一亮相,就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们研发的抗量子无线电保密通信系统就像是用玻璃钢管把‘信息高速路’封闭起来,保证信息的绝对安全。”金泰众和科技公司总经理马永青介绍。
除了民用,抗量子无线电保密通信技术在国防领域也大显身手,能将所有的非法用户隔绝于外。今年9月,该技术一举获得“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大赛”技术创新类银奖。
为了能够支持金泰众和这样的高精尖企业快速发展,丰台园提供“一企一策”企业管家全程化服务,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主动上门服务。金泰众和公司在成立之初,园区就将其纳入到中关村高新企业范围内,并帮助其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极大鼓励了企业快速成长的信心。
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移动通信保障系统、用于多款深海潜航器的导航系统……军转民、民参军,一大批“黑科技”震撼亮相。截至目前,丰台园军民融合特色产业重点企业达到84家,聚集了威标至远、海丰通航、米波通信、阳光凯讯、爱科迪、埃洛克、国卫星通、三兴汽车、中星时代、澳丰源等为代表的一批军民融合特色产业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突出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
一组数据可以直观佐证丰台园的创新成果:园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家。园区还建立了18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院士和专家38名。
在研发投入方面,今年1—9月,园区研发经费支出同比增长21.3%;在研发产出方面,1—9月园区专利申请受理数同比增长16.5%,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27.1%,高出全市平均增速17.6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良好势头,得益于政策“红包”的引领和推动。丰台园入驻企业在享受到中关村政策支持的同时,也能够享受丰台区的政策支持。比如,获得国内发明专利的,中关村给予每件不超过5000元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丰台区再给予每件8000元奖励。
政策扶持与创新驱动,激活了园区转型升级的发展活力。近年来,丰台园产业呈现“两主两辅多特色”的局面,“两主”指轨道交通和军民融合特色产业两大主导产业,“两辅”指生物医药和工程服务两大辅助产业,“多特色”指应急救援、节能环保等多个特色产业。今年1—9月,丰台园488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人实现的收入达到208.4万元,每平方公里实现的收入达到172亿元,两项指标均位居中关村示范区前列。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经科技部批准,丰台园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打造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方面大胆尝试。
另外,园区众创空间资源共享实现突破,为创业者提供了更专业的服务。目前,园区已拥有5家国家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2家市级众创空间。园区还组建了基石基金、国君力鼎、首钢绿节、中车创投等10支创投及产业基金,总规模近50亿元。
丰台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突出高端化、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打造航天、高铁两大国家名片的服务加速器,形成产、学、研、用紧密衔接的自主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首都科技创新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