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动态 >> 创新资讯
从“景漂”到“景德米亚”:中国瓷都创新动力不断
0
发布时间:2017-11-21 浏览数:1091 来源:新华社

  追求创作自由、心灵自由,常常做些“无用之事”。在中国瓷都景德镇,出现了一个被称为“景德米亚”的新群体,他们被认为是景德镇创新发展的重要新动力。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自古就是一座移民城市,来自四面八方的工匠是古代的“景漂”,为景德镇带来无限的活力和创造力,奠定了其瓷都的基础。

  如今,3万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工作者在景德镇研究陶瓷文化。源源不断的“景漂”给古老瓷都注入新活力,他们在景德镇创作和生活,同当地陶艺工作者相互交流技术和艺术理念,让景德镇瓷器再次成为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载体。

  近期,“景漂”分化出一个新的群体,他们被称为“景德米亚”。即“波希米亚主义”在这个坚守传统手工艺的城市重新演绎。一群有故事的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古老景德镇的理解和现代表达,共同构成了“景德米亚”,释放出的层出不穷的新鲜创意,也让景德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出生于文艺家庭的焦孟田就是“景德米亚”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复旦大学毕业后,他留洋美国,就在即将申请入美国籍的时候,他改变了主意,只身回国。

  “小时候经常有机会去故宫,对陶瓷非常熟悉。出国之后,有了对比更知道中国文化在阐述什么,对中国文化理解更具象化。”焦孟田说,陶瓷对他来说不仅是爱好,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有“世界最完整的手工制瓷体系”的景德镇,成了焦孟田的不二选择。他在景德镇三宝瓷谷有工作室,每年有近四分之三的时间在景德镇,烧制青瓷大件和制作茶器,经常邀三五个朋友会友、喝茶,“享受着创作的愉悦和心灵的自由。”

  在陶溪川的陶溪书馆,记者见到另一位“景德米亚”。来自湖北武汉的曾宪钢,他12岁从师于齐白石高足“南方竹王”王文农先生,199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他集近40年的艺术积淀,创作出一系列极具文人气质的陶瓷艺术作品。

  此前,曾宪钢在武汉和杭州都有设计公司。来景德镇之后,他果断放弃了经营20多年的设计公司,潜心绘画、授业,每天喝茶、看书、听音乐。“绘画是自由的,授课也是自由的。”曾宪钢说,他时常会忘我地做一件事情,但其实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许就是他人眼中的“无用之事”。

  国熙定制陶瓷设计研发中心创始人唐奇,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首届佛山创新领军人才。

  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在珠三角闯出一片天地的唐奇,因为“瓷业高峰是此都”回到了景德镇。每天就是看书、试验、记录和写东西。

  “景德镇是个有趣的地方,外面市容看着乱乱的,但关起门来,每个地方自成天地。”唐奇说,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来、想到的东西,马上就可以通过各种熟练的不同工种配合实践出来,只有景德镇才具备这种条件。

  “景德米亚”,看似无用,实则有用。

  唐奇回到景德镇后,提升了景德镇专利申请数量,也带动了当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氛围。焦孟田正计划和朋友们在景德镇筹建话剧社。“景德米亚”们看起来在“玩”,实则是在带动和引领。

  业内人士认为,“景德米亚”是在享受生活,他们对景德镇的发展不只是带来GDP和带动就业,更多是带来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的转变。

  景德镇正致力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景德米亚”可能就是景德镇真正能够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城市的发展,最终拼的还是人,如何更好地打造环境,留住这些有梦想、有思想、有理想的“景德米亚”,这是景德镇一个真实且紧迫的话题。

  “优秀的工匠是景德镇手工制瓷体系的核心,也是诞生‘景德米亚’的土壤,可是当下优秀的工匠却越来越难找。”焦孟田认为,夯实手工制瓷基础,培养优秀陶瓷工匠,是景德镇吸引和留住“景德米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