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咨询
中关村为什么能“赢在创新”
0
发布时间:2017-11-08 浏览数:1690 来源:北京日报

  良好的环境氛围成就了中关村,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鼓励创新必须以促进融资为抓手全力为孵化创造条件,这是决定一个生命源能否破壳的关键。而贡献这样的方案与经验,恰恰是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题中应有之义。不仅仅基于自身发展的“小角度”俯仰自给,而是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层面”去瞄准全国、瞄准世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才能名副其实。

  “以前,一块牌子掉下来,砸到10个人,9个大学生;现在,砸到的9个人,都是创业者。”

  有人如此形容今天的北京中关村,这里创新创业氛围之浓厚可见一斑。近日,一份来自美国的报告为此提供了佐证——北京位列2017年度全球最大科技城市第一名,中关村取代硅谷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中心。据报道,该报告由美国商业资源企业“专家市场”公司发布,研究人员从软件工程师工资、建立并运营一家企业所需时间等10个方面来评估,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列为第一,是因为它的早期融资氛围良好。

  长期以来,硅谷是公认的创新代名词。近些年,围绕“双创”铆足了劲儿的中关村频频被拿来与之比较。国内外舆论场中不乏论调认为,中关村是硅谷“唯一真正的竞争者”,因为这里有庞大的市场、快速的消费者采用率、迅速的企业发展时间以及对创新的渴望。恰如上述报告所显示的,中关村一大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良好的早期融资氛围。在这片热土上,不仅专门设立了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还提供高效的政府服务、有机的产业配套、先进的技术支撑等等。种种利好因素组成了适宜创新的生态系统,让其成为创客们安放梦想的最好之处。

  良好的环境氛围成就了中关村,也给我们以深刻启示——鼓励创新必须以促进融资为抓手全力为孵化创造条件,这是决定一个生命源能否破壳的关键。初创企业往往创意多、实力弱,在经营收入尚不能支撑企业快速扩张之前,对投资资金的渴望非常急迫。如果供需两端成功配对,就相当于为创新的星星之火添了几把柴,有助其形成燎原之势。否则,创新火苗就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着眼于此,我们国家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一直在打造更给力的孵化环境。从最初当“二房东”,在政府主导下为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到后来做“服务员”,在提供场地的基础上附加工商注册、法律咨询等服务,进化到今天做“避风港”,形成了“场地+服务+资本”的模式。孵化环境的不断向好,标注着我们对创新规律认知的不断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潮之下,全国各地都在忙于“筑巢引凤”。中关村之所以能够独领风骚,固然有资源禀赋优势,但更关键的是在环境营造上下足了功夫。有关部门不仅善于“搭台”,以市场主体的真实需求为准绳,率先实施“1+6”“新四条”等政策,设立三只特色天使投资基金,更敢于“清障”,设立科技成果“三权”、股权激励等重大试点,尽可能给企业“舒筋骨”。基于此,这里涵养出了别具一格的生态系统:创业咖啡馆里,“买一杯咖啡就能工作一天”,一张办公桌就可以注册企业;全长不足200米的创业大街上,每天都有大量来“找钱”的创业者,和大量“找项目”的投资人;创业主体从精英变成大众,潜在合作伙伴可能就是对门邻居……正如有创业者所说,在中关村“不需要关系,不需要背景”,方圆几里间“欲望丛生,野心勃勃。”

  中关村样本生动证明,撬动孵化这个支点,崛起的将是整个创新链条。而贡献这样的方案与经验,恰恰是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题中应有之义。创新驱动发展,是我们党总揽国际大势、着眼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通盘思考谋划、统筹资源条件给北京明确的战略定位。对北京来说,既要看到中央对我们的信任和鞭策,不遗余力把国家交办的重大任务完成好,也要深刻认识到,资源所在,力量所在,也就是责任所在。一方面,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引领作用,让自主创新更多在北京开花、全国结果;一方面,需要我们率先出征、走在前列,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移植的“北京方案”。说到底,不仅仅基于自身发展的“小角度”俯仰自给,而是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层面”去瞄准全国、瞄准世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才能名副其实。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今世界,谁牵住了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我们国家正行走在又一个创新的春天里,世界创新中心东移渐成全球共识。时代给了机遇,历史给了舞台,继续做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首都北京定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我们这个创新大国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