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教资源丰富,高等院校众多,加快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工作。目前,我市确定的12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高校,按照‘试点先行,因校制宜、突出特色、推广经验’的原则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做法。”11月6日,谈到我市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负责此项工作的市科技局副局长高继平告诉记者。
自2016年西安被国家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来,我市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先后出台《系统推进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的工作格局。
高继平副局长介绍,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院校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推进高校“三权”改革(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出台科研人员创新激励制度改革。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权落实方面,12家试点高校都已保障至少80%的收益奖励给个人或团队,其中10家高校规定90%的收益可以奖励给个人或团队。为进一步营造创新改革良好环境,市科技局与市财政局共同出台了《西安市加快技术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试行)》,对技术交易关联的5类主体予以奖补。同时,与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积极营造鼓励探索的司法氛围,充分保障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
其次,与高校共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由政府、投资机构、高校院所共同设立支持其深化创新改革之子基金。目前,西安科技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已经出资8000万元,分别引导设立了西科天使三期基金、西交科创投资基金、西交一八九六创业基金、西安知守君成创业投资基金、中科创星科技孵化投资基金5支子基金,基金的总规模达到13亿元。种子基金直投项目及带动其他股权基金投资企业88家,带动股权投资额37874万元,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包括科技金融贷款32250万元,基金放大效应为8.8倍。
还形成了新的评价政策引导,改革高校原有的人才评价考核系统,把科技成果转化纳入考核体系。例如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建立了突出成果转化绩效的高级职称直通车评聘制度,陕西科技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今年截至目前共转让专利150多件,接近去年全年转让量的两倍。
推动校企联合,共建研发平台,共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上,我市新建各类创新平台30多个,其中西安交大获批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大数据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工大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我市还大力支持了西安交大中国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国西部质量研究院、光机所成立先导院、西北大学西大——延长研究院、西工大空天动力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膜技术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海绵城市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的建设。通过开展新型校企产学研合作,搭建集前沿研究、应用研究、中试熟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平台。
同时,建设高校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包括政策服务、转化链条服务、社会服务等各方面。例如,陕西科技大学成立了协同创新与技术转移研究院,建设技术转移转化人队伍,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西安理工大学成立技术研究院,同时与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积极接触并建立了合作关系,拓宽了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形成线上线下平台的转化合力,并建成市级孵化器,支持老师学生创业转化科研成果。
“高校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生产者,又是技术转移转化的实施主体,肩负着重要的创新改革任务,集聚各方智慧,促进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转化是我市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市科技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创新。”谈到下一步工作,高继平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