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众创空间 >> 创新城市
四川成都:创新引领 砥砺前行 全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0
发布时间:2017-10-17 浏览数:2365 来源:成都日报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五年来成都高新区开创了转型发展的崭新局面

  翻开成都高新区5年来的“成绩单”,从全省首个GDP过千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园区,到2015年成为省内首个3000亿元工业园区;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三,到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高新区开创了转型发展的崭新局面: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社会民生加快发展,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展望未来,成都高新区将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揽,紧紧抓住成都“东进”“中优”重大机遇,全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同时,科学规划,千年立城,加快形成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加速推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2015年,京东方在成都高新区投资建设国内首条柔性AMOLED生产线。2017年5月,该生产线正式点亮投产,标志着京东方成为三星之后全球第二家拥有该生产技术的企业。

  在过去5年间两度增资,把自身高端技术落户在成都高新区的企业,不止京东方一家。德州仪器的12英寸晶圆凸点加工厂、英特尔ATT高端测试技术项目(代号“骏马”)、格罗方德22FDX生产线……在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驱动下,全球高端技术相继落地,推动成都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升级。

  成都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200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800亿元,增幅近一倍。作为全区支柱产业,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在区内鸿富锦、英特尔、戴尔、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带动下,聚集了大批相关企业,目前已形成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终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今年1—9月,成都高新区实际到位内资410.3亿元,外商投资实际到位16.48亿美元,均完成全年目标近八成。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成都高新区在继续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致力于将生物医药产业培育为新千亿级产业。

  2016年,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实施共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作为正在崛起的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在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实施共建的一年多时间里,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共签约项目70个、协议总投资超过900亿元;已签约项目中含诺奖团队3个、两院院士团队2个、国家“千人计划”团队7个、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18个。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只是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的一个具象。本月,美敦力医疗创新中心项目奠基仪式在新川创新科技园举行,这是全球医疗巨头美敦力在成都高新区的第三个项目。该医疗创新中心将打造为国内先进的多学科医疗技术临床培训综合基地,为中西部地区的医护人员提供多学科的先进医疗技术临床培训和科研平台,助推中西部地区医疗水平的提升。

  未来,美敦力成都医疗创新中心将提供接轨国际的医疗技术诊疗方案的培训课程,覆盖外科、微创介入、重症监护、内科、麻醉等学科,以及心血管、肿瘤、呼吸、神经系统、胃肠、肾等疾病治疗领域。该中心还配备行业前沿的模拟培训设施和设备,帮助医护人员在高度仿真的培训环境下提升学习效率,并通过阶梯式课程精进临床专业技能。

  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正在转化为产业升级的新动力,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发动新引擎。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成都高新区始终在路上。

  经济和社会协调共振 高新蓝图逐步成为民生实景

  细读成都高新区5年来的“民生账本”,从2012年投入资金106亿元、实施203项民生工程,到2017年上半年已经投入资金约70亿元、实施278项民生工程……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成都高新区5年来不懈追求的民生高度。

  民生,是协调发展之本。在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进程之中,合理配置产业、居住和配套设施,让“产业高度”与“民本温度”一脉相承,是成都高新区对“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最生动的诠释。

  2015年6月,红星路南延线下穿中和场段隧道通车,成都高新区至中心城区开车只需不到半个小时;

  2016年12月,被誉为成都版“纽约中央公园”的桂溪生态公园全面开园,为市民提供了市区内稀缺的大面积可进入式草坪与林荫绿道慢跑体系;

  2017年6月,成都高新区社保参保人数破百万;

  2017年9月,成都高新区新建3所小学开学,17所学校在建,18所学校即将开建……

  “十分钟公共服务圈”“十分钟公园圈”“十分钟公交圈”,让工作居住休闲更加惬意便利,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画卷在成都高新区铺陈开来。年年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民生项目,更为这幅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年年初,成都高新区都面向群众公开征集本年度民生工程项目意见建议,将“民意”作为重要考量。2017年,成都高新区收集到的117条意见建议中,64%被采纳。每年年底,成都高新区都邀请民生监督员走进民生工程现场查验。2016年民生工程的验收现场,多项民生工程获得民生监督员的集体“点赞”。

  2015年,全区社会组织已近70个;2016年,成都高新区在成都市综合文明指数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测评中位列中心城区第一名;2017年,全区志愿者服务队已达516支,注册志愿者8.7万人……成都高新区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视野,在补齐短板中增强发展后劲,在增强发展硬实力的同时提升区域软实力,让每个高新人拥有更多“获得感”。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促与融合,为成都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宜居、宜业的高新蓝图正在变为民生实景图。

  迈出新步伐 绿色高新更上层楼

  虽已入秋,可新川湿地公园里深深浅浅的绿色仍显出勃勃生机。在这个投资超8000万元、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大型湿地公园中,高大的乔木搭配低矮的水生植物,流水潺潺、小桥横架的景致随处可见。

  在这美景之下还有一番玄机:从中和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将在这片湿地净化为IV类乃至III类水,每日可处理中水5万吨,补给到新川之心中央公园以及洗瓦堰等周边河流。待明年公园全面建成之时,将串联起肖家河水系绿地链、江滩公园生态活水、锦江滨水空间等水系,完善新川片区的水系绿地链。

  这样的中水回用湿地公园在成都高新区已经不是首例。早在2013年,肖家河中水湿地就已惊艳亮相。这片湿地投资超7000万元,每年供应再生水源约2500万吨,相当于再造20个锦城湖。

  大手笔的绿地建设投入,创新的环保理念与技术,成都高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从两个湿地公园建设中可见一斑。成都高新区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以海绵城市等科学建设理念为引领,科学规划、勾勒城市绿之轮廓,加速建设、填满城市绿之底色,全面打造绿色低碳城市。

  5年来,一批湿地公园在成都高新区陆续建设。2013年开放的锦城湖公园,2016年建成的桂溪生态公园,今年开放的交子公园,加紧建设中的新川湿地公园……每一个都给人惊喜,成为最闪亮的城市生态名片。

  与此同时,一条条生态“毛细血管”也在高新区内疏通。5年来,成都高新区充分梳理城市街区尺度,从规划入手,留出更多绿地空间;通过城市公共空间提升、背街小巷整治、“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工程等项目,全区街道串起“绿网”;启动“宜居水岸”,打造河道景观长廊,让清水绿树相互呼应;为了让辖区居民更充分享受生态红利,小游园、微绿地的打造工程也持续开展,让绿色走进街道社区中、百姓生活中。

  随着天府绿道系列工程的启动,这些绿地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未来,成都高新区还将在南部园区、西部园区建设绿道200公里,总投资达20亿元。成都高新区的添绿之路,又将迈出新的一步。

  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面向全球汇聚创新资源

  位于天府大道与锦江交会处、身高192米的“人”字造型云端塔,是目前成都当之无愧的新地标。5月10日,在成都高新区“ICON·云端”举行的“中国—欧洲中心”启动仪式上,这座“网红”建筑所承担的功能、承载的意义被揭开“面纱”。 “中国—欧洲中心”将设立省市共建的“一带一路”经济联络基地,并作为欧洽会的永久会址,将成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新旗舰、中国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建设的新窗口、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

  开放,从来都是高新区的最大优势,全球化发展更是高新区未来的方向。五年来,高新区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面向全球汇聚创新资源,成都高新区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外向度最高、国际化参与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向东看”,中欧合作潜力无限;“向西行”,融入成都高新正当时。

  5月31日至6月10日,承接“一带一路”的机遇,一场行程万里的成都高新区科技企业“欧洲行”活动,从成都高新区出发,迈向万里之外的欧洲。截至今年,由成都高新区主办、成都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执行的成都高新区科技企业“欧洲行”活动已成功举行5届,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企业的足迹,深入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西班牙、比利时、捷克等欧洲国家。

  “欧洲行”5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围绕创新创业、ICT、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在各国开展项目推介、专题会议、配对洽谈、园区考察等活动,累计有逾180家成都高新区企业与760余家欧洲企业进行了超过1350场次的配对洽谈,达成众多合作意向。

  回望去年11月,第十一届欧洽会举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来自14个欧洲国家的260余名欧方代表汇聚于成都高新区,共话开放合作、绿色发展。11项交流活动,洽谈会800多场,中欧企业达成合作意向203个,涉及金额达5亿元人民币……

  一连串数据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积极构建开放合作平台的多年深耕。11年前,成都高新区从10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欧盟项目孵化中心及欧洽会的“青睐”。眼下,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欧洽会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累计参会欧方企业达3120余家,中方企业达5720余家,达成意向性合作2053项,成为欧盟成员国参与最多、欧方企业参与最广泛、中欧交流规模最大的投资、贸易和技术创新合作盛会之一。

  除了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对外活动,成都高新区还积极与世界接轨,深入拓展国际“朋友圈”。自2013年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后,成都高新区先后与韩国、法国、德国等多国的创新机构签署合作协议;2015年,中韩创新创业园落户成都高新区;2016年,成都高新区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结成“姊妹园区”;今年,德国iF在我国的首个设计中心落户成都高新区,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创业资源加速在此汇聚。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成都高新区,与世界更紧密地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