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1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2017年人才工作会议在位于北区工业园的新疆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大厦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召开。
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的优质供应上。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以来,旨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供给侧改革成为国家政策导向的关键词。当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想提升社会供给的质量,而非数量,人才就变得尤为重要。
唯才是举,唯才是用,以才兴区。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带着自治区的重托,用固守的创业执着,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新区兴盛的排头兵,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新疆高新技术产业急速前行的战车。
自2011年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被自治区党委确定为“全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以来,就坚持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着力打造全疆一流人才高地,为实现新区转型发展、科学跨越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制定新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将人才开发基金从最初的每年财政收入的0.5%提高到现在的1.5%,先后制定出台《天山火炬之星评选奖励办法》《人才开发奖评选办法》、“人才新政五条”等人才优惠政策。优先调整人才结构,将发展企业人才作为重点,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地促进人才与企业的对接,引导人才向产业集聚。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在园区及重点企业设立10家人才联络站,形成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联络站+人才联席会议”的人才工作新格局。继续将每年财政收入的1.5%作为人才专项经费,并设立中小企业扶持资金5000万元,科技计划专项资金5000万元。将试验区建设任务分解到科技、产业、招商、财税、孵化等部门和园区,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出台“人才新政五条”,为人才发展保驾护航。根据新区发展形势,从引进行业领军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培育企业现有人才、评选“双创”优秀人才、留住用好高层次人才等方面,研究制定了五项措施及优惠政策。
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引才力度持续升级。大力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围绕打造“高层次创业人才、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四支队伍,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组织驻区企业积极参加中国海创周、广州留交会等全国性人才交流活动,累计与342名专家、海外归国人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目前已累计引进“十百千”人才230名,其中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名、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48名。截至目前,推荐“西部之光”访问学者5名,中科院新疆博士研究生5名,少数民族特培计划人才11名,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工程人才14名。大力实施“2050”党政人才引进工程。
“筑巢引凤”,搭建人才发展主平台。加强“两站”平台建设。现建有院士服务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3个,引进院士8名;新建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分站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现有博士后工作站14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累计进站博士后30名。由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三级财政共建的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大厦建成,正县级管理机构“乌鲁木齐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获批。引进新疆枭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新疆联海创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研发机构入驻大厦。
实现“精准服务”,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在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大厦建成两个“一站式”服务大厅,其中人才服务大厅设立人才“绿卡”等专项服务窗口,实现人才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称评定等全流程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大厅为人才创业提供信息查询、注册公司代办、专家指导服务等综合性公共服务。
一直以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坚持“以最好的服务来集聚最好的人才,以最优的环境来吸引最优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来留住最需要的人才”的理念,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加强“软硬环境”建设。目前,共有人才专家公寓约1000套。对入选人才工程的高层次人才,从生活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托)等12个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解决了后顾之忧。积极开展“天山火炬之星”金奖、银奖、人才开发奖评选工作,在2016年人才工作会议上兑现人才奖励及配套支持资金143万元,累计达1645.4万元,有力激发企业引才育才积极性。打造全疆唯一的以人才、产业、科技融合为主题的人才展示中心,集中和全景展示全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果和各类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成果,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宣传引导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
厚积而薄发。如今,依托六年多来积累的人才优势,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全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潜力和实力正日渐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今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还将继续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成为各类人才向往、涌入、坚守的“圆梦之都”,全力打造新疆各类人才储备和输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