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推荐 >> 理念创新
海归创业:理想丰满 现实骨感
0
发布时间:2017-08-16 浏览数:1633 来源:光明网

  有研究指出,2016年以来,国内创业创新质量明显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作为创新创业生力军的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何差距,应如何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日前,全球化智库(CCG)等机构在京发布《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就海归创新创业实践作出思考。

  创新正当其时 圆梦适得其势

  广大留学人员既有国内成长经历又有海外生活体验,既有广泛的国内外人际关系又有丰富的不同文化交流经验,许多外国人通过他们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许多中国人通过他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

  调查显示,在自我认知方面,多数海归认为自身最大优势在于国际视野、语言优势及跨文化沟通能力,普遍认为留学期间个人能力获得全面提升。近半数海归认为自身竞争力高于国内同类学生,46.3%的海归有明确的职业目标,56.1%的海归有海外全职工作经验。

  看好国内发展前景、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是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主要动因。对此,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表示,在当今全球科技创新的竞技场上,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是要抓住人才的发掘和培养这一中心环节,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他看来,广大留学人员迎来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黄金时代,自身所长只有熔铸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才能更好实现其价值。

  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指出,留学人员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与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密切相关。“只有对国家发展有信心、对中国市场有信心,才会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

  找准结合点,才敢大胆“创”、用力“闯”

  与就业型海归不同,创业型海归更看重的是国内的市场机遇。当前,如何让创新创业浪潮持续澎湃,将更多依赖国内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

  报告显示,北京依然是海归的创业首选,成都、武汉等二线特色城市吸引海归创业趋势渐显,经济增速和人脉关系成为海归选择创业城市的重要因素。受访者中,多数选择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呈现出“一线城市领跑,二线特色城市崛起”特征。其中,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集聚效应明显,对海归的吸引力较大。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于海蛟认为,现在海归来北京创业有很多需求,但最重要的是事业发展的需求。留学人员归国后有很多不适应,他们的绩效能否达到乃至超越国外相同的水平?就北京的营商环境来讲,要降低海外回国人才创业成本,包括适应的过程、服务的水准、商事制度的改革,这样才能让他们心无旁鹜地创新创业。

  在行业分布上,海归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主要集中在IT/通信/电子/互联网,占比近五分之一,服务业紧随其后,选择金融业的仅占10.3%。

  敦煌网创始人兼CEO王树彤强调,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蕴含了巨大的创新创业机遇。建设“一带一路”,并不仅仅是要把中国的产品、商业模式、技术和中国文化传递出去,而是要架起一座沟通中外的桥梁。在这方面,海归创业者不仅可以把各种先进技术通过创业活动带到国内,还可以通过与产业链上的合作者之间的互动,产生知识溢出效应。

  调查显示,过半数创业者有创业失败经历,项目运营成本高是最大阻碍。调查发现,经验匮乏和资金不足为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40.4%和29.4%,市场定位偏差的比例高达27.2%。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课题组负责人苗绿坦陈,海归创业过程离不开外部的支持和帮助,除自身社会关系外,政府的支持和民间组织的帮助也至关重要。

  调查显示,仅有21.8%的受访海归熟悉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优惠政策。“与国内一般创业者相比,海归创业者拥有两个显著特征——良好的海外高等教育背景,创业聚焦在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王辉耀呼吁,海归创业者要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才能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结合创业失败案例的情况,课题组对当前海归创业挑战开展调查,经营运行成本高(56.6%)、融资困难(44.1%)、对国内市场缺乏了解(42.6%)、相关创业服务不到位(39.7%)等因素位列前四。此外,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技术成果转化难难也是困扰海归创业的主要因素。

  “海归创业阶段急需市场开拓和金融服务。”苗绿表示,创新基地和创业平台应有作用有待发挥,包括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的支持帮助不可或缺。要切实帮助海归在创业过程中节省时间、少走弯路,发挥创业者集聚效应,他们才能大胆“创”、用力“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