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动态 >> 产业动态
共享汽车新规发布 分时租赁前景看好
0
发布时间:2017-08-14 浏览数:1203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日前,交通运输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规范国内汽车租赁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分时租赁发展”。据了解,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汽车分时租赁业务的发展差强人意,始终没有形成规模。此次《指导意见》的发布则为汽车分时租赁行业指明了方向。

  专家表示,《指导意见》的出台不仅将对汽车租赁行业的发展起到规范作用,使其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也将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鼓励分时租赁发展

  《指导意见》指出,分时租赁是传统小微型客车租赁在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的创新,改善了用户体验,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助于减少个人购车意愿,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趋势以及对道路和停车资源的占用。要“充分认识发展分时租赁的作用”。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指导意见》的发布,对汽车分时租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规范作用,“汽车分时租赁业有望进入有序发展期。”

  据了解,分时租赁,即汽车共享,是以分钟或小时等为计价单位,利用移动互联网、全球定位等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自助式车辆预定、车辆取还、费用结算为主要方式的小微型客车租赁服务。

  为规范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要“科学确定分时租赁发展定位”。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发展、交通出行结构、汽车保有量、停车资源等实际,在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前提下,考虑分时租赁非集约化出行的特点,合理确定分时租赁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定位,研究建立与公众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资源、停车资源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使其与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出行方式协调发展,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城市交通出行体系。

  《指导意见》指出,要“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具备线上服务能力,要通过技术手段落实承租人身份查验要求,应通过大数据分析,强化车辆智能组织调配,动态优化车辆布局,实现不同时间、不同区域间的车辆供需平衡。推广应用“电子围栏”技术,引导用户有序停车,加强停车管理;分时租赁经营者应具备线下运营服务能力,要通过运营人员日常巡检、车辆自检等方式,确保车辆安全状况良好,要建立完善车辆调度、维修、救援、回收机制和流程;分时租赁经营者应采用安全、合规的支付结算服务,确保用户押金和资金安全,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鼓励分时租赁经营者采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

  为建立健全配套政策措施,《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城市商业中心、政务中心、大型居民区、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共停车场为分时租赁车辆停放提供便利;鼓励探索通过优惠城市路内停车费等措施,推动租赁车辆在依法划设的城市路内停车泊位停放,在不增加城市道路拥堵、不影响其他社会车辆停放的情况下,提高路内停车泊位的使用效率和租赁车辆使用便利度;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并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对于该《指导意见》之所以着重强调发展分时租赁,崔东树认为:“出行市场中,分时租赁被称为独立于单车、出租车、网约车和传统租车之外的‘第五极’。按照出行距离划分,业内一般认为,3公里内是单车市场,30公里以内是打车市场,而20-100公里是分时租车市场。之所以将分时租赁称之为‘第五极’,是因为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之路如何走

  “《指导意见》特别提到分时租赁,随着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分时租赁的业态、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出现了大变革、大发展的趋势。在目前出行方式多样化的状态下,分时租赁是必须的,是一种刚需。”在知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看来,分时租赁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不少掣肘因素。

  张志勇表示,目前分时租赁模式面临不少问题。例如,停车难、车辆安全性等。“但这只是部分问题,更多的是系统性问题。例如,法律问题才是制约分时租赁模式发展的最大变数。”

  据了解,虽然《指导意见》提出诸多措施,也给予地方发展分时租赁的自主权(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可合理确定分时租赁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定位),但对于使用责权并没有做出明确规范,相关追责机制有待完善。例如,违章停车、交通违规等不当行为如何进行监管等。

  今年4月,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题为《汽车分时租赁如何在中国获得成功》的报告称,由于存在地方政府要求、用户价值主张、投入较高的初始投资与运营成本、出行市场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客户的不当行为造成的额外成本等诸多挑战,分时租赁在中国仍处发展早期阶段,单车日均利用率(12%)距离盈亏分界线(20%)尚有差距,要想实现盈利仍任重道远。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该报告认为,分时租赁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是否具备审时度势、抓住当前外部机遇的能力;而内部的业务运营能力是更重要的关键因素。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商需要对目标客户群进行明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发定制产品来吸引潜在客户。

  据罗兰贝格预测,未来10年,中国分时租赁汽车数量将保持45%的年复合增长率。2025年,分时租赁汽车数量将达60万辆。

  对于我国分时租赁未来的发展,崔东树认为,在共享经济的理念下,“互联网+新能源”的运营模式可充分提高车辆的使用率,又契合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应该成为分时租赁未来的发展之路。

  “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由于传统燃油汽车牌照获取难度大,或成本较高,因此分时租赁以新能源汽车为主顺理成章。此外,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也可以借助分时租赁推广新能源汽车。”崔东树表示,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应该创新补电模式,以便更好适应分时租赁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分时租赁的有效推广将更加有利于加快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

  “相关领域对分时租赁产业链的配合、相互协调非常重要。我认为,分时租赁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更方便、效率更高、成本会更低、出行更舒适。”张志勇说。

  据了解,为进一步营造行业良好发展环境,《指导意见》要求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租赁经营者和承租人信用评价制度,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尽快推动解决租赁车辆道路交通违法处置和租赁车辆诈骗等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