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网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动态 >> 创新资讯
双创升级加码 期待更多“独角兽”
0
发布时间:2017-08-02 浏览数:1039 来源:科技日报

  双创的各种奇思妙想来自创客们的实践。而政府最应该做的便是尽最大努力“创造环境”。在近日出台的《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中,就提出了促进双创“生态环境”形成的理念,这意味着双创的深度和力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进一步系统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强化政策供给,突破发展瓶颈,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最近,关于双创的利好消息频频而至。继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双创之后,7月27日,《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与公众见面。

  有媒体评论,这是为新时期的双创升级加码。“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大背景下,《意见》肯定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表明了国家层面对双创实施成效的认可,政策措施也较以往更加深化、更接地气。”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孙启新说,《意见》明确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拓展创新创业的覆盖广度,提升创新创业的科技内涵等,为双创发展指明方向。

  进一步优化双创生态深意何在

  “改善双创‘生态环境’,正是我国突破当前创新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点。回顾国家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的政策,我认为可以分为人才激励、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3个阶段。”7月28日太库科技创业发展有限公司全球CEO黄海燕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解决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后顾之忧以及企业创新的痛点、难点后,目前步入第三个阶段,即产业创新。

  在孙启新看来,双创的终极目的是聚众智、合众力、促发展,将创新之力通过创业的方式转变为经济新动能。科技部在双创的第一阶段,布局了遍布全国的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并以点带线,打造了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创业投资等双创服务链条。而下一个阶段就是要以线促面,形成良性循环的双创生态。

  把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仅靠众创空间、双创基地还不够,重要的是要营造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

  “个人理解,双创‘生态环境’是针对‘创新产业’而言。纵观世界创业创新产业聚集高地,从硅谷的信息技术到特拉维夫的生命科学,双创的成功一定不再是集中在某一家或几家500强的跨国公司,而是在特定产业领域内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黄海燕说,当下的双创不再以个人或单个企业为单位,而要以“创新产业”的发展作为最小单位。显然,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两个众创空间、双创基地就能解决的,而要从根本上改良一个地区的创新环境。

  五领域措施推动“放管服”改革

  《意见》提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完善人才流动激励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等5个领域的政策措施。

  “双创将科技与经济、创新与创业有效结合,创业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最有效的途径。”孙启新说,《意见》着眼全局,促进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从点线面全力推进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如今,创业理念引入科研人员当中,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提速;大企业的创新活力得到激发,一些孵化成功后的企业开始“反哺”孵化新生企业。

  记者注意到,《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构建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机制。将此前关注的大学生创业进行了拓展,变为着力激发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的创造潜能,双创重点领域也由互联网+,延伸至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等领域。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一些领域创造性地采取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建议将PPP模式引入双创的政府管理体系中。”黄海燕认为,改善创新生态环境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统筹规划的解决方案,并且要五到十年的坚持执行才能看到成果。

  生态建设要“软硬兼施”

  创新创业需要好的市场环境和生态系统,创造条件和机会助力创业者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要让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创业,并使双创生态系统不断改善和优化。无疑,双创需要改革的深刻介入。

  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我国针对创业就业主要环节和关键领域陆续推出了83项税收优惠措施,尤其自2013年以来,新出台73项税收优惠,覆盖企业整个生命周期。

  业界评论,相比于众创空间和双创基地这样的“硬件”,综合成体系的创业创新政策构成“软件”,更能在营造环境方面发挥作用将双创上升到“生态环境”的层次。

  “双创自2014年提出,经过3年发展迎来爆发期,创业孵化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但目前仍不能满足双创主体的强烈需求,且服务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孙启新直言,“中国目前最缺的是将创业资源有效对接创业者的人才和机构。”

  《意见》强调,要提升创业服务能力、优化激励机制、共享创新资源。孙启新建议,要从法律上保护创新创业者的利益,从体制上调动国有孵化器服务人员积极性,从文化上推动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作用功能、行为方式深入人心。

  为经济发展培养自主“造血能力”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大规模的创业活动都集中发生在双创生态系统完善的少数地区。比如美国硅谷、中国深圳。

  硅谷的创新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为全球创业者提供技术创新、融资和产业化等多方面支持,以宽松、包容、协作的创业环境,共创、共享、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打造全球知识人才集聚高地。

  那么,中国创客需要怎样的成长环境?黄海燕表示,应包括产业、要素和研发环境。从纵向产业链来看,需为创客匹配相应的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使企业在发展初期能迅速成长。从横向而言,要有自由流动、高效便捷的要素环境,让资本、人才、政策等与创新相关的要素,都能围绕创新技术盘活。

  “在消费升级的风口过后,双创大潮中最有竞争力的一定是拥有核心技术和专利的创新企业和项目,因此,企业的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将是决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对于改善双创生态环境的意义可见一斑。”黄海燕说,改善双创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自主“造血能力”。一方面,只有营造出有利于双创的生态环境,才能为国家吸引人才、专利、技术等核心的创新要素。另一方面,我国未来创新发展的路径,要通过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项目和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使我国创新产业拥有自主研发—技术转移—产业升级的“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