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沃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实验室
特色资源仍是创业热点 大赛为经济发展再添新动能
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提升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
“和同类产品相比,你们的产品优势在哪里?”
“我们的产品无化学添加剂,无防腐剂。非油炸,产品主要采用低温烘干的方式;产品原料采用海拔在3000米的青藏高原,并通过自然生长繁育的池沼公鱼;由于它们的生长环境无污染,受到了日本很多企业的青睐,因此,出口日本近十年之久,现在每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我们在生产加工中保持了池沼公鱼原有的营养价值。高蛋白质、低脂肪、高铁、高钙……”在“双创”大赛上,德令哈山高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立强边回答相关专家的问题,边展示公司的池沼公鱼样品。
据介绍,德令哈山高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池沼公鱼的繁育及加工的技术难点,项目达产后年营业收入预计可达到5000万元。
2017年6月30日,第三届“交行杯”青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大赛使全社会的目光聚焦到我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上来,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集中展示的舞台、搭建了多元服务的平台、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场所,让这些数量众多的创业企业成为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的新生力量,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再添新动能。” 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许淳表示。
据了解,大赛分为企业和团队两个组别,项目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农牧林生物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6个领域,从而发现和培育一批用新技术破解难题,用新模式引导潮流,用新产业创造未来的优秀企业,更为加快促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以健全社会创业服务体系为契机,以培训辅导为重要手段,以投资引导资金支持为动力,切实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市场和平台。
在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的今天,青海省也正处于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大力推进“双创”工作是当务之急。我省“双创”工作正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截至2016年底,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6672户,同比增长10.6%;其中新发展企业16539户,同比增幅达33%。
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和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实现双创这一战略,既有其参与的必要性,也有其参与的重要性和优势:
据了解,大赛很多项目都来自创业园、高校推荐项目,已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性、可行性和较好的盈利模式。在各项创业政策利好的环境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支持下,在各个专业服务机构的精准培育下,这些大学生创业企业得到了加速发展,必将成长为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影响和改变我省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这些创新项目势必成为我省未来经济增速发展的新动能。
“能从咱们当地的资源优势中找到一个产业发展是我的目标!也是基于此,通过走访考察发现,从黑枸杞中提取的花青素更稳定、更安全。现在我们公司就在和广州的一家化妆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我们提取的花青素被这家公司用于口红的色素制作,和其他化学原料合成的产品比较,这样的化妆品更健康、安全。这也是我下一步的计划,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花青素的附加值,发挥更加多元化的作用,这样才能有竞争优势。” 青海沃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聂玉寿说到。
随着我省盐湖旅游的蓬勃发展,“盐花”作为一种盐湖旅游的特色纪念品已然成为了我省的代表性旅游纪念品……
“我们公司购买了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人工培育‘盐花’的方法及其产品》发明专利技术,还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这对企业的发展很有意义,有了发明专利,掌握了核心技术,我们就建立了‘盐花’生产线,生产出独具特色的工艺品。”青海盐如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英告诉记者。据了解,“青海颜如玉”从今年的5月至今,已经生产销售了5000件“盐花”产品,在今年的旅游旺季中预计销售额将达50万元。
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青海正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创新资源,实现聚焦突破,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记者从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了解到,此次大赛从参赛条件设置方面瞄准了参赛项目的技术创新性。
高原格桑花团队的《青藏高原特色藏药材化学对照品规模化生产》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色谱分离纯化制备平台”的研发技术和成果,利用高原特色藏药资源,进行天然产物单体化合物制备,生产出藏药化学对照平台,将广泛用于医药品。
在学生创业团队中,指导老师也在积极参与,并将知识产权授权给学生团队进行项目实施,而且已经完成了样品试制,不仅提高了创业项目的可行性,还增强了项目的核心竞争力。青海民族大学林鹏程老师参与并指导学生开展的《基于中药材红花口红项目》研究,将《一种红花精华素胶囊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学生团队使用。
大赛还通过对大学生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自主设计、研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引导了大学生团队从创意阶段到创业阶段的过渡,这样,不论是参赛企业或团队都能拥有相关的知识产权。据悉,青海青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获得生态智能管控相关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登记9项;青海新源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了与斯特林发动机相关发明专利5项;通过创业辅导培训,使得我省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因此,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将着力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链长、资源转化能力强、符合我省产业发展的优秀创业项目扎根于青海,利用我们的服务优势,做好引进项目的加速孵化,为我省双创注入新的活力。” 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赵淑梅说。
目前,我省的“双创”显然到了这样一个阶段:逐渐完善的风险资本、创业服务业和创新创业融合发展,相互支撑,一个新兴的创业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完善中。而在这其中,创新创业的服务保障愈发重要……
近年来,我省的孵化器、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知识产权机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主动参与到大赛活动中,与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力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进程,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形成了“有需求就有服务”的全方位、多要素的服务理念,实现创业企业和服务机构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让创业者能够亲身感受到高效、低成本的一站式服务。
据了解,凡是报名参赛的企业或团队,不管是否晋级,均给予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补齐短板,为他们找人才、找技术、找融资、找合作,同时建立了下届大赛企业和团队的培育库。
截至目前,大赛组委会特别为优胜项目与风投、银行、孵化器、科研院所等机构搭建了对接平台,决赛现场签订入孵协议11项、风险投资协议4项(投资额达1300万元)、银行授信签约项目4项、知识产权服务协议4项、成果转化协议3项、平台共建协议3项、财务咨询服务协议2项。
“像我们这样的技术型企业,很需要推广,‘推而广之、广而告之’!参赛对我们企业的发展帮助特别大,就拿我们每次参赛的‘PPT’来说,最初只有十页,而后通过每一场比赛我们就需要不断地更新、改进,到决赛时已经增加到了三十多页,这些就是比赛给我们的帮助,就是我们的收获!并且,比赛的评委都是来自行业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我们是技术型的企业,对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律知识等方面就很欠缺,但是比赛邀请的专家、企业家等相关专业人士给了我们很多的发展思路,有效地指导了企业遇到的问题,更为对接好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实在的帮助。” 青海新源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肖炀深有感触。
据肖炀介绍,青海新源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效斯特林发动机具有能够燃烧难以回收利用的低浓度可燃气体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发电;目前该公司已对XY020110型发动机进行了产业化初试,正在进行第三方评估测试,后期计划将建设一条年产5万台发动机生产线,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工业废气污染问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而今,大赛的成功举办让我省“双创”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增强了我省广大民众的参与感,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